佛教

妙法蓮華經
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

卷五:安樂行品第十四

  •  001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白佛言。世尊。是諸 菩薩甚為難有敬順佛故發大誓願。於後惡世護持讀說是法華經。世尊。菩薩摩訶薩。於後惡世云何能說是經。佛告文殊師利。若菩薩摩訶薩。於後惡世。欲說是 經。當安住四法。一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。能為眾生演說是經。文殊師利。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。若菩薩摩訶薩。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。又復於法無所 行。而觀諸法如實相。亦不行不分別。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。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親近處。菩薩摩訶薩。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。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。及造世俗文筆讚詠外書。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。亦不親近諸有兇戲相扠相撲。及 那羅等種種變現之戲。又不親近旃陀羅及畜?羊?狗 畋獵漁捕諸惡律儀。如是人等或時來者。則為說法無所悕望。又不親近求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。亦 不問訊。若於房中。若經行處。若在講堂中。不共住止。或時來者。隨宜說法無所悕求。文殊師利。又菩薩摩訶薩。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。亦不樂見。若 入他家。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。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。不獨入他家。 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。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。不現胸臆。乃至為法猶不親厚。況復餘事。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。亦不樂與同師。常好坐 禪。在於閑處修攝其心。文殊師利。是名初親近處。
  •  002復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。如實相。不顛倒不動不 退不轉。如虛空無所有性。一切語言道斷。不生不出不起。無名無相實無所有。無量無邊無礙無障。但以因緣有。從顛倒生故。說常樂觀如是法相。是名菩薩摩訶 薩第二親近處。爾時世尊。欲重宣此義。而說偈言。
  •  003若有菩薩 於後惡世 無怖畏心
  •  004欲說是經 應入行處 及親近處
  •  005常離國王 及國王子 大臣官長
  •  006兇險戲者 及旃陀羅 外道梵志
  •  007亦不親近 增上慢人 貪著小乘
  •  008三藏學者 破戒比丘 名字羅漢
  •  009及比丘尼 好戲笑者 深著五欲
  •  010求現滅度 諸優婆夷 皆勿親近
  •  011若是人等 以好心來 到菩薩所
  •  012為聞佛道 菩薩則以 無所畏心
  •  013不懷悕望 而為說法 寡女處女
  •  014及諸不男 皆勿親近 以為親厚
  •  015亦莫親近 屠兒魁膾 畋獵漁捕
  •  016為利殺害 販肉自活 衒賣女色
  •  017如是之人 皆勿親近 兇險相撲
  •  018種種嬉戲 諸婬女等 盡勿親近
  •  019莫獨屏處 為女說法 若說法時
  •  020無得戲笑 入里乞食 將一比丘
  •  021若無比丘 一心念佛 是則名為
  •  022行處近處 以此二處 能安樂說
  •  023又復不行 上中下法 有為無為
  •  024實不實法 亦不分別 是男是女
  •  025不得諸法 不知不見 是則名為
  •  026菩薩行處 一切諸法 空無所有
  •  027無有常住 亦無起滅 是名智者
  •  028所親近處 顛倒分別 諸法有無
  •  029是實非實 是生非生 在於閑處
  •  030修攝其心 安住不動 如須彌山
  •  031觀一切法 皆無所有 猶如虛空
  •  032無有堅固 不生不出 不動不退
  •  033常住一相 是名近處 若有比丘
  •  034於我滅後 入是行處 及親近處
  •  035說斯經時 無有怯弱 菩薩有時
  •  036入於靜室 以正憶念 隨義觀法
  •  037從禪定起 為諸國王 王子臣民
  •  038婆羅門等 開化演暢 說斯經典
  •  039其心安隱 無有怯弱 文殊師利
  •  040是名菩薩 安住初法 能於後世
  •  041說法華經
  •  042又文殊師利。如來滅後。於末法中欲說是經。應住安 樂行。若口宣說若讀經時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。亦不輕慢諸餘法師。不說他人好惡長短。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。亦不稱名讚歎其美。又亦不生怨嫌之心。善修 如是安樂心故。諸有聽者不逆其意。有所難問。不以小乘法答。但以大乘而為解說。令得一切種智。爾時世尊。欲重宣此義。而說偈言。
  •  043菩薩常樂 安隱說法 於清淨地
  •  044而施床座 以油塗身 澡浴塵穢
  •  045著新淨衣 內外俱淨 安處法座
  •  046隨問為說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
  •  047諸優婆塞 及優婆夷 國王王子
  •  048群臣士民 以微妙義 和顏為說
  •  049若有難問 隨義而答 因緣譬喻
  •  050敷演分別 以是方便 皆使發心
  •  051漸漸增益 入於佛道 除嬾惰意
  •  052及懈怠想 離諸憂惱 慈心說法
  •  053晝夜常說 無上道教 以諸因緣
  •  054無量譬喻 開示眾生 咸令歡喜
  •  055衣服臥具 飲食醫藥 而於其中
  •  056無所悕望 但一心念 說法因緣
  •  057願成佛道 令眾亦爾 是則大利
  •  058安樂供養 我滅度後 若有比丘
  •  059能演說斯 妙法華經 心無嫉恚
  •  060諸惱障礙 亦無憂愁 及罵詈者
  •  061又無怖畏 加刀杖等 亦無擯出
  •  062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
  •  063能住安樂 如我上說 其人功德
  •  064千萬億劫 算數譬喻 說不能盡
  •  065又文殊師利。菩薩摩訶薩。於後末世法欲滅時。受持 讀誦斯經典者。無懷嫉??誑之心。亦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長短。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。求聲聞者。求辟支佛者。求 菩薩道者。無得惱之令其疑悔。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。終不能得一切種智。所以者何。汝是放逸之人。於道懈怠故。又亦不應戲論諸法有所諍競。當於一切眾生 起大悲想。於諸如來起慈父想。於諸菩薩起大師想。於十方諸大菩薩。常應深心恭敬禮拜。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。以順法故不多不少。乃至深愛法者。亦不為多 說。
  •  066文殊師利。是菩薩摩訶薩。於後末世法欲滅時。有成 就是第三安樂行者。說是法時無能惱亂。得好同學共讀誦是經。亦得大眾而來聽受。聽已能持。持已能誦。誦已能說。說已能書。若使人書。供養經卷恭敬尊重讚歎。爾時世 尊。欲重宣此義。而說偈言。
  •  067若欲說是經 當捨嫉恚慢
  •  068?誑 邪偽心 常修質直 行
  •  069不輕蔑於人 亦不戲論法
  •  070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
  •  071是佛子說法 常柔和能忍
  •  072慈悲於一切 不生懈怠心
  •  073十方大菩薩 愍眾故行道
  •  074應生恭敬心 是則我大師
  •  075於諸佛世尊 生無上父想
  •  076破於憍慢心 說法無障礙
  •  077第三法如是 智者應守護
  •  078一心安樂行 無量眾所敬
  •  079又文殊師利。菩薩摩訶薩。於後末世法欲滅時。有持 是法華經者於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。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。應作是念。如是之人則為大失。如來方便隨宜說法。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。其人雖不問不信不 解是經。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。隨在何地。以神通力智慧力。引之令得住是法中。文殊師利。是菩薩摩訶薩。於如來滅後。有成就此第四法者。說是法 時無有過失。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。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居士等。供養恭敬尊重讚歎。虛空諸天為聽法故亦常隨侍。若在聚落城邑空閑林中。有人來欲難 問者。諸天晝夜。常為法故而衛護之。能令聽者皆得歡喜。所以者何。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。文殊師利。是法華經。於無量國中。乃至名字不可得 聞。何況得見受持讀誦。
  •  080文殊師利。譬如強力轉輪聖王。欲以威勢降伏諸國。 而諸小王不順其命。時轉輪王。起種種兵而往討罰。王見兵眾戰有功者。即大歡喜隨功賞賜。或與田宅聚落城邑。或與衣服嚴身之具。或與種種珍寶金銀琉璃車磲馬 腦珊瑚虎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。唯髻中明珠不以與之。所以者何。獨王頂上有此一珠。若以與之。王諸眷屬必大驚怪。文殊師 利。如來亦復如是。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。而諸魔王不肯順伏。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。其有功者心亦歡喜。於四眾中為說諸經令其心悅。賜以禪定解脫無漏 根力諸法之財。又復賜與涅槃之城言得滅度。引導其心令皆歡喜。而不為說是法華經。文殊師利。如轉輪王見諸兵眾有大功者心甚歡喜。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。 不妄與人。而今與之。如來亦復如是。於三界中為大法王。以法教化一切眾生。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。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。爾時如來亦大歡 喜。此法華經。能令眾生至一切智。一切世間多怨難信。先所未說而今說之。文殊師利。此法華經。是諸如來第一之說。於諸說中最為甚深。末後賜與。如彼強力之王。 久護明珠今乃與之。文殊師利。此法華經。諸佛如來祕密之藏。於諸經中最在其上。長夜守護不妄宣說。始於今日。乃與汝等而敷演之。爾時世尊。欲重宣此義。而說偈言。
  •  081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
  •  082佛所讚經 後末世時 持此經者
  •  083於家出家 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
  •  084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為大失
  •  085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為說此法
  •  086令住其中 譬如強力 轉輪之王
  •  087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
  •  088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
  •  089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
  •  090歡喜賜與 如有勇健 能為難事
  •  091三解髻中 明珠賜之 如來亦爾
  •  092為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
  •  093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
  •  094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
  •  095為是眾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
  •  096說此諸經 既知眾生 得其力已
  •  097末後乃為 說是法華 如三解髻
  •  098明珠與之 此經為尊 眾經中上
  •  099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
  •  100為汝等說 我滅度後 求佛道者
  •  101欲得安隱 演說斯經 應當親近
  •  102如是四法 讀是經者 常無憂惱
  •  103又無病痛 顏色鮮白 不生貧窮
  •  104卑賤醜陋 眾生樂見 如慕賢聖
  •  105天諸童子 以為給使 刀杖不加
  •  106毒不能害 若人惡罵 口則閉塞
  •  107遊行無畏 如師子王 智慧光明
  •  108如日之照 若於夢中 但見妙事
  •  109見諸如來 坐師子座 諸比丘眾
  •  110圍繞說法 又見龍神 阿修羅等
  •  111數如恒沙 恭敬合掌 自見其身
  •  112而為說法 又見諸佛 身相金色
  •  113放無量光 照於一切 以梵音聲
  •  114演說諸法 佛為四眾 說無上法
  •  115見身處中 合掌讚佛 聞法歡喜
  •  116而為供養 得陀羅尼 證不退智
  •  117佛知其心 深入佛道 即為授記
  •  118成最正覺 汝善男子 當於來世
  •  119得無量智 佛之大道 國土嚴淨
  •  120廣大無比 亦有四眾 合掌聽法
  •  121又見自身 在山林中 修習善法
  •  122證諸實相 深入禪定 見十方佛
  •  123諸佛身金色 百福相莊嚴
  •  124聞法為人說 常有是好夢
  •  125又夢作國王 捨宮殿眷屬
  •  126及上妙五欲 行詣於道場
  •  127在菩提樹下 而處師子座
  •  128求道過七日 得諸佛之智
  •  129成無上道已 起而轉法輪
  •  130為四眾說法 經千萬億劫
  •  131說無漏妙法 度無量眾生
  •  132後當入涅槃 如?盡 燈 滅
  •  133若後惡世中 說是第一法
  •  134是人得大利 如上諸功德